实地探访东风本田第三工厂信息化建设
发布日期: 2019-04-10来源: 东风汽车报
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即将于4月12日正式投产,其致力于成为“灵活应对商品进化的新世代绿色、智能化、柔性工厂”。那么,有哪些强大的信息系统做支撑?近日,记者来到该工厂IT科一探究竟。
在第三工厂综合楼信息机房,所有终端设备已然就绪,支撑着整个工厂运转。IT科生产应用系长李锋告诉记者,在该公司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信息机房的建设与综合楼施工同时进行,并于去年9月完成,随后又紧锣密鼓地铺设网络、调试设备等。到2018年底,整个三工厂从基础建设到系统软件建设,所有信息化项目都已建成。
“作为生产制造型工厂,第三工厂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供应链领域、生产计划领域以及品质领域三方面进行。”李锋介绍,基于第三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IT科对这三个领域的相关系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如在供应链领域,对物流供应链平台WSCM系统进行功能性扩充,除负责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外,还会对零部件物流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到货之后,第一时间推送至现场,满足现场物料需要。生产计划领域,在利用GPCS系统完成生产计划制作的同时,还能将生产现场所需的发动机打刻码、车身打刻码以及零部件从属信息等同步到上游供应链和生产执行系统中。在品质领域,对WQIS东风本田品质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后,该系统不仅能对车辆不良点进行数据采集,还能通过质量门控制,确保不良零流出,对产品品质起到有效保障。
“这三方面的改造,使东风本田的信息化从研发、供应、生产执行到最终市场的反馈,所有阶段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确保整车产品质量。”李锋说。
第三工厂在建设中积极对标“中国制造2025”,顺应自动化、信息化融合发展趋势,为东风本田未来的智能化发展作了充分准备。李锋介绍,IT科尽可能将第三工厂所有设备与信息化融合,例如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平台,就是其先进生产系统的代表之一。
“IoT物联平台整合了一百多种通信协议,一旦有需要,可随时将设备与平台连接,确保信息有效传送。”这些信息可以作为预测设备生命周期和判断品质趋势的依据,将应用场景融入生产过程,为东风本田未来的智能制造打造了良好平台,也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前瞻性准备。
在第三工厂系统建设过程中,最令IT科全员感到骄傲的当属部分系统的自立化开发。IT科生产应用系生产领域项目担当常鑫介绍,此前第一、第二工厂建设时均使用本田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在应对新车型或新工艺时,这套系统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且项目成本要求较高。
从2017年开始,IT科筹备开发ALC生产管理系统,经过半年的信息搜集和梳理,他们成功将所有车间的工艺流程转化为系统流程,并采用组件式开发模式,达成生产系统的可扩展性。“ALC生产管理系统覆盖到各个生产工艺领域,通过现场车辆信息的记录及现场设备的管控,保障生产工艺的信息化管理,可充分满足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工厂的需要。”常鑫介绍,经过多重验证和反复审核后,目前ALC系统已于2019年1月正式上线,今后可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更好、更全面地满足东风本田新业务需要。
“为东风本田第三工厂正式投产,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投产前,我们将对系统和相关数据作进一步跟踪和完善,确保所有设备运行万无一失,迎接第三工厂量产的到来。”李锋说。(记者 周惠明 通讯员 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