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交给朱卫东我放心”
发布日期: 2020-11-30来源: 东风汽车报
在工作中,朱卫东经常带领团队克难攻坚 刘鸿飞/摄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组装车间主任 黄旭峰/口述 记者 龙际礼 孙波 实习记者 高良松 /整理)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承担着公司加工中心系列产品的组装、客户现场安装和调试任务,是整个产品制造的最后环节,可以说是产品质量、精度、性能的守门员。
既要完成艰巨繁重的生产任务,又不允许有一点瑕疵,这就需要有一批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让人放心的员工。而在这群员工中,最让我放心的就是朱卫东。
不断挑战精度极限
精度是数控机床的生命。在车间设备组装过程中,第一个挑战就是满足机床精度苛刻的标准。朱卫东首先让我放心的就是他不断挑战精度极限,创造纪录。
导轨是加工中心上所有高精度零部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直线误差不能大于0.02mm。朱卫东精确掌握了组合机床和加工中心等高精度设备的装配调试技艺,硬是将导轨直线精度控制在0.002-0.004mm,并且每次都将精度调整到最佳状态。
为了保证机床精度,他不仅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也用行动带动着身边人。记得有一次,车间员工正在装配重庆长安项目的加工中心A轴转台,通常而言装配的平行精度达到0.015 mm就算合格了,半个小时就能调好一台设备。但是,作为项目主管的朱卫东却认为,精加工设备的精度仅仅调试到合格的范围并不能达到最理想的运行效果,要求必须按照0.002mm的精度要求来调整。这样一来,调试时间不仅翻了两倍,对员工的技能水平也是一种考验,个别年轻员工不免会有些抱怨。但朱卫东却坚持这么做,不仅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更手把手将调试技巧传授给工友,最终设备合格品产出率达到了100%。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也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整个项目“零投诉”“零抱怨”。
“疑难杂症”的全科大夫
设备是订单式生产,每一个项目都会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加工、组装、调试。几乎每一个项目的安装调试都会遇到新的“疑难杂症”,而问题的解决关系到项目能否达到设计性能,能否让客户满意。在解决“疑难杂症”上,朱卫东总是让我放心。
2016年,公司提供给神龙公司DH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的电主轴发生卡刀现象,在现场的人员几次想将拉爪顶丝拆卸下来,都未果,又怕损伤电主轴这一重要零部件,就把供应商请到了现场。然而,供应商提出要将主轴发到意大利去修理,费用将高达10万元。
公司知道情况后,马上安排首席钳工朱卫东到现场解决问题。朱卫东在现场观察了一番后,直接用电钻钻掉顶丝,在其它相连接的零件没有丝毫损伤的情况下,顺利更换了拉爪,节约维修费用10万元。
每每遇到急、难、重“火线任务”时,朱卫东都是我们的“首想”与“首选”,而他也总是不负众望,让设备的问题“手到病除”。
项目放心的“金字招牌”
机床产品组装完成通过预验收后,要发到现场安调。项目现场安调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作为项目主管之一,在安调现场管理上朱卫东特别让我放心。
在客户现场的安调工作中,朱卫东既担任钳工工作、又担任主管工作。为了高效有序地组织管理好项目,在项目启动前,他带领团队对项目装配及零件调切难度系数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加工中心标准模块化装配、项目分配技术风险和项目承包金额及计划达成的可能性进行预估;在项目安装调试完后,对项目进行自我查找问题点并积极整改,使项目交出问题点数由2013年1条/百万小时下降到2019年0.2条/百万小时。
在东风日产发动机三期机加扩能项目80多台加工中心的“大兵团作战”中,朱卫东担任总主管,他每天细心记录下工作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及时在目视板上公示工作进展、零件到货等情况。项目按期交付用户后,东风日产为公司送来了“优秀供应商”的牌匾。
针对项目不断增多的情况,车间把多个项目集合在一块管理,每每遇到重大项目时,朱卫东总会站出来主动担当。担当的项目多,在外奔波的日子也比一般人要多,多的年份一年在外有200多天。朱卫东毫无怨言,只要有任务,不讲代价、不讲条件,不管是何情况都迅速赶赴现场,尽心尽力完成任务。
也正是朱卫东的认真负责、勇于担当,赢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有的客户在与公司谈项目时,把朱卫东必须担当该项目钳工主管做为签约的条件,说:“只要朱卫东管这个项目,就把这个项目给你们。”朱卫东成为了让双方放心的一块“金字招牌”。
“传帮带”,朱卫东更让我放心
随着加工中心机床产品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迫切需要我们有一支技能进步的员工队伍支撑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引领带动员工学习创新,提升技能,做好团队技能培训上,朱卫东更是让我放心。
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工人代表,朱卫东一直有着很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追踪和掌握不断更新迭代的数控加工中心技术,朱卫东利用各种方式收集资料、学习。每次完成一个项目,他都认真进行回顾总结,做好知识积累。每次出差下班回到宾馆,朱卫东很少和大家一起看电视消遣,总是抱着记录本和项目资料独自琢磨,尝试着用电脑设计图纸优化方案。他对学习的这份执着也感染着其他人,车间的不少年轻员工都以他为榜样,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2014年,车间成立了以朱卫东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作为“朱卫东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朱卫东把各种优秀的技术人才吸收到团队中,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研讨,利用周末课堂对车间员工进行培训。“朱卫东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完成改善项目532项、重大技术攻关36项,产生50余项标准化成果,节省成本672.7万元,有效促进了员工由个人创新向团队创新的转变,显现出员工创新1+1>2的效应。
朱卫东不仅是让我放心,也让工友放心,让车间放心,让公司放心,让客户放心,在朱卫东的影响和带动下,车间让我放心的员工越来越多,也让我们对打造国内一流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机床制造企业倍感放心、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