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零部件集团:聚合新优势 实现新跨越
发布日期: 2020-12-08来源: 东风汽车报
“十三五”以来,东风零部件集团求新求变、奋力突破,加快推进“6+1”核心业务系统化布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东风底盘系统公司传动轴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刘鸿飞/摄
东科克诺尔公司空压机装配线员工战高产保交付 邱锦/摄
(记者 邱锦 特约记者 周家智)“十三五”以来,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零部件集团)主动融入世界汽车工业变革发展新进程,以实现“百亿”到“百强”跨越、建设面向国际化发展的汽车零部件科技集团为奋斗目标,经营收入稳步提升,“6+1”事业新格局破壳而出,“处僵治困”达成目标,综合实力和知名度明显提升,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第13位,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在全球汽车产业进入重大变革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整合、重构带来深度影响的背景下,这是东风零部件集团负重前行、求新求变的五年,也是东风零部件集团奋力突破、全面收获的五年,更是东风零部件集团奠定未来、扬帆启航的五年。
变革中求突破 发展中谋作为
今年8月18日,在公司十堰基地东风零部件工业园里,东科克诺尔公司新工厂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预计2021年2月建成投产,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
“后期将推出商用车电子控制系统、常规制动阀类、变速箱传动部件、轮端制动系统、空气供给与管理系统和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等系列产品,预期2025年产值达到15亿元。”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世峰介绍说,新工厂建设以集约高效、绿色环保为目标。通过资源整合、设备升级、布局优化、流程再造,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专业化、系统化、智能化工厂,必将为推动东风公司十堰基地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东风零部件集团按照“业务归核化、资源系统化、产品模块化、资产证劵化”的思路,加快推进“6+1”核心业务系统化布局。所谓“6”,即是制动与智能驾驶系统、座舱与车身系统、底盘系统、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技术系统;所谓“1”,即是所有系统化产品中体现轻量化技术。2017年以来,分别组建东风汽车底盘、东风电驱动、新的东风延锋汽车饰件三家系统公司,并将空压机、转向机业务划转到东科克诺尔公司以发展制动与智能驾驶系统。同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性、领先性,强化核心业务29项,改善维持业务32项,已退出非核心业务9项,积极布局新能源、排气系统、转向系统、铝车轮等新业务,进一步促进产品和市场结构优化。
“把十堰基地建成商用车零部件百亿产业基地,把襄阳基地建设成为以新能源业务、汽车电子业务和动力总成技术为核心业务的绿色、智能先进制造基地,把武汉基地建设成为乘用车制造基地。”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兴林表示,东风零部件必须紧跟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顺势而为,牢牢把握“趋势性、领先性、系统化”发展原则,在变革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
2017年,东风耐世特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东风佛吉亚排气系统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东风零部件集团先后与辉门集团、库博集团、富奥股份公司在活塞业务、管路系统和密封件业务、油水泵业务上开展合资合作;同时,东风马勒新能源项目、东风富士汤姆森ORVR炭罐全自动生产线、东风博泽新工厂建设等重点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2019年,乘用车铝轮业务合资、商用车离合器业务合资、商用车转向机业务重组推进到位;悬架弹簧工厂二期建设、新能源轻型驱动电机定子生产线建设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全面完成。
全面深入的国际合作与战略重组,让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成为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小巨人”。
抢占技术高地 向创新要活力
2020年1月15日,东风零部件集团共享技术中心挂牌成立,这是整合研发资源,支撑核心业务系统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东风零部件集团未来不仅是一个大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集团。”陈兴林说,服务于整个东风零部件集团发展的“共享技术中心”将沿着“6+1”核心业务系统化发展路径和汽车“五化”技术方向,加大基础技术研究,加强产品创新和核心技术掌控,深化与整车客户的同步研发和协同创新。
抢占技术高地,让创新为发展赋能。目前,东风零部件集团新能源电驱动系统已实现平台开发和大批量装车;新能源冷却系统、商用车驻车空调系统实现批量应用;铝合金车轮、铝合金传动轴和高强度钢板弹簧悬架等系列轻量化产品技术保持行业领先;新一代北斗智能终端、AEBS、360度环视系统、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等新项目实现与客户同步开发,并顺利投放市场;全屏虚拟仪表等一批先进的智能驾驶与智能网联技术课题顺利推进;日产EV及e-Power电驱动系统国产化项目提速。
东风零部件集团现已拥有1184人的研发团队,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东风公司专有技术94项,授权专利748项,其中发明专利82项。通过加速培育和聚集优秀研发人才和领军技术专家,东风零部件集团在2019年东风公司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中综合得分97分,评价等级优秀,在东风公司各单位中位居第二名。
以改革促转型 向改革要动力
今年8月起,东风零部件集团启动高级管理岗位竞争选拔,经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面试考察及综合评判等程序,共有52名优秀青年管理人员报名竞聘。根据竞聘面试结果和组织考察情况,10月16日,最终确定10名优秀年轻干部上位履职。这是东风零部件集团为战略目标达成,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做出的干部年轻化调整。
将改革进行到底。五年来,东风零部件集团按照中央、东风公司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聚焦长期制约公司发展的痛点难点,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好重组、改制、关闭、退出组合拳,以改革促转型,向改革要动力。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东风零部件集团全面按期完成国资委“挂号”的4家“僵尸企业”治理和削减11家法人户数的目标,亏损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20家减少到2019年的5家、亏损额减少近2亿元。特别是在深化改革中,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员工利益,获得了员工支持,企业发展也赢得新的空间和机遇。
同时,东风零部件集团“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要求,打破干部员工身份界限,对公司所有高管实行契约化管理,任期考核不合格退出高管岗位;开展卓越机关建设和“长青计划2.0”,更好发挥机关“首脑”和“智库”功能;打破单一的用工渠道,推行灵活用工、协同用工、合同期满退出等制度,五年员工分流安置、退出5696人;打破工资分配“大锅饭”,加大关键人才激励力度,率先对市场、研发领域实行项目工资制,对高端人才引进实行差异化协议工资制,形成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薪酬管理制度。
畅想“十四五” 奋进正当时
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水平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来讲,中国零部件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还有待提高,某些核心零部件技术跟全球先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在“后疫情”时代,东风零部件集团将以打造“千亿规模、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科技集团为奋斗目标,用5-10年的时间,把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化发展的汽车零部件科技集团,争取到2025年确保业务规模超过300亿元,实现“百亿”到“百强”的跨越发展。
面对未来,陈兴林说:“我们也有理由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东风零部件集团能够持续对东风,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做出新的、有更大价值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