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讯聚焦 > >
正文

OTA赋能汽车远程诊断进入智能化时代

发布日期: 2021-01-08来源: 盖世汽车

提到OTA在汽车上的应用,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像特斯拉那样持续给车辆增加新功能。其实不仅仅如此,作为智能汽车的基础能力之一,OTA除了赋予汽车“时用时新”的驾乘体验,还可以用于对车辆故障进行诊断及修复,在全生命周期内保障车辆安全。

基于“OTA+远程诊断”的汽车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可以为车企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包,包括远程监控、诊断、预警功能、数据分析和OTA更新等,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测,并在后期通过OTA升级来修复和更新系统问题。

由被动变主动,OTA为远程诊断提供新思路

自2012年特斯拉率先在Model S上搭载OTA技术,用于对人机交互、动力、电池等系统进行更新升级,经过数年的发展,OTA已然成了智能汽车的一项基本配置。放眼市场,当前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OTA当做提升产品力的关键在新车上广泛搭载。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OTA装配量仅为239万辆,装配率为11.8%,2019年就增加到了383.8万辆,同比增长60.6%,同时装配率提高至19%。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变革的深入推进,预计汽车OTA的装配量仍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到2025年,中国汽车OTA装配量或将达到1800万辆。

OTA在汽车领域快速走热的原因,尤为关键的一点是赋予了汽车“生长”的能力。比如凭借SOTA软件更新,车企可以持续对车载娱乐、导航等应用软件进行升级,从而给消费者带来直观的使用感受提升。而FOTA固件升级在赋能车辆性能提升方面可发挥的空间更大,不仅可以对空调、底盘、动力、ADAS等系统的电子控制元件ECU升级,提升车辆的性能表现,还能够实现漏洞远程修复,大大提升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效率,减少车企和车主的售后成本。

以特斯拉为例,早在2013年特斯拉就尝试了通过OTA调整车辆避震系统设置来提升驾乘安全。此后几年里,特斯拉又先后利用OTA对车辆的钥匙卡漏洞、刹车灯故障、电池组缺陷、信息娱乐系统故障、软件安全漏洞等进行修复,为车企在售后维保方面降本增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