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起火我不冒烟,动力电池也开始“内卷”?
发布日期: 2021-07-20来源: 汽车商业评论
“前些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谈到的是‘里程焦虑’,这两年谈到的是‘安全焦虑’,这些安全焦虑对标准、安全监管、企业质量提升、创新,都带来了新的挑战。”7月7日,在第七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交流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在演讲中说道。
这种安全焦虑主要来自对新能源汽车火灾风险的担忧。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魏中宝在7月5日该校“电动百年,进化新生”学术论坛上披露了一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的统计数据。
按起火原因分析,电池故障占33%,交通事故或底盘碰撞占15%,用户改装占12%,电子电器故障占11%,外部火源占9%,充电桩或充电线故障占4%,电池泡水或浸泡占4%,其余占11%;按车辆状态分析,停置状态占38%,充电状态占27%,行驶状态占14%,发生事故占7%,其他占13%。
从中可以看出,电池原因导致的新能源汽车起火比例最高。
针对这种安全焦虑及行业痛点,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发布“不起火”电池,争相进行电池针刺测试。
最近的一例是,7月9日,极氪发布旗下极氪001电池包(三元锂电池)的针刺试验视频。试验结果显示,在钢针刺入电池包触发热失控后,电池包BMS及时触发热事件报警信号。同时,被刺的电池包出现冒烟现象,被刺电芯最高温度达到 801.4 度,未起火、未爆炸。
“极芯”电池包使用的Ni55+单晶高压电芯降低了“镍”含量的比例,从材料上提高了电芯的热稳定性。此外,该电池包的NTP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主要通过360º预防、自动预警、被动隔热、无障碍排热、主动冷却、快速切断等6大措施来提升整包电池的安全性。
说到动力电池针刺试验,开风气之先的是比亚迪。2020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磷酸铁锂)在针刺测试中无明火、无烟,在对比测试中碾压了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块状电池,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比宁之争。
尽管宁德时代认为通过针刺测试并不等同于电池安全,但为了应战,还是放出了三元电芯的针刺试验视频,没冒烟、不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