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储充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发布日期: 2021-08-10来源: NE时代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的建设。在此之前,国内已经建设了多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江苏、海南、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光储充充电桩都已投入运营。其中,由于西藏光照充足,早在2017年7月,由科大智能承建的多个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就已在拉萨正式投运。但是,由于成本和运营等问题,多为“示范运营”,未进行大面积推广。
今年6月23日,国内首座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在拉萨落成;7月17日,在上海宝山的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正式启用。特斯拉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配备V3超级充电桩和目的地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通过太阳能屋顶系统发电后,将电能储存在Powerwall电池中,最终可供部分纯电动车日常充电。太阳能充电板、Powerwall储能电池和充电设施形成一个微网,共同完成日光这一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单个Powerwall储能电池的容量为13.5kWh,连续输出功率为5kW。
特斯拉上海光储能一体化充电站
来源:特斯拉官网
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一提起特斯拉想到的都是新能源汽车,但其实特斯拉的定位是一家能源企业,其愿景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此前,特斯拉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三个市场安装了20万台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设施,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的落成也代表了特斯拉新能源业务在中国的首次落地,毫无疑问,后续特斯拉将在中国建设更多光储充设施。有人将特斯拉比作“鲶鱼”,这一系列动作,也使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再次成为热点。
光储充,顾名思义,这种一体化充电站的核心由三部分组成——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和充电桩。这三部分组成一个微网,利用光伏发电,将电量存储在储能电池中,当需要时,储能电池将电量供给充电桩使用,通过光储充系统,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就被转移到汽车的动力电池中,供车辆行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