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讯聚焦 > >
正文

元戎启行发布L4前装方案,成本不超1万美元

发布日期: 2021-12-09来源: 汽车之心

业内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存在两种路线,一是渐进式路线,即从 L2 逐渐过度至 L4;另一种则是跨越式,即直接研发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

采取渐进式路线的企业,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进行方案的快速部署,获得大量的路测数据,但由于系统设计、传感器组合等问题,从 L2 到 L4 级的升级,仍面临着算法框架的差异以及数据难以复用等问题。

而走跨越式路线的企业,其方案的技术能力更稳定出色,但由于其通常采用高性能的感知、计算等硬件,导致这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方案成本相对较高,动辄 40 万+人民币,这使得其商业化进程受阻。

那如何才能够真正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的前装量产?

12 月 8 日,自动驾驶创企元戎启行发布了面向前装量产的 L4 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DeepRoute-Driver 2.0,该解决方案采用了 5 颗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和 8 颗摄像头。

最为重要的是,这套方案的成本,不超过 1 万美元。元戎启行称:「与特斯拉 FSD 的价格基本持平」。

元戎启行的这套方案很可能是国内首个将 L4 级自动驾驶成本降至 1 万美元以下的同类方案。该方案的推出,打破了 L4 级自动驾驶因成本高昂而无法量产的困局,令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

在与汽车之心交流时,元戎启行创始人兼 CEO 周光还告诉我们:

「通过未来两年时间,我们非常有信心把这套自动驾驶系统方案的成本打造到 5000 美金以内,也就是 2 - 3 万人民币。」

低成本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背后

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关注具备极致性价比的产品,但在自动驾驶领域,尤其涉及到汽车行驶安全的特殊性,很难做出极具性价比的产品。

元戎启行此次推出的 L4 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DeepRoute-Driver 2.0,可以说是目前行业内具有颇高性价比的产品,整体成本不超过 1 万美元的情况下,还能让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保持不错的体验。

周光告诉我们,在整套方案成本中,激光雷达成本占将近一半。

车上 5 颗固态激光雷达由速腾聚创和一径科技提供,部分固态激光雷达已经过了车规。

在具体分布上,车顶与车辆后向各安装了一颗速腾 M1 激光雷达;车头进气格栅位置与车尾的左右两侧,各一颗一径激光雷达用于补盲。

周光是国内最早提出前融合感知算法模型的人,他告诉我们,通过前融合感知算法,可以把 L4 级自动驾驶的感知、定位做到非常好,并由此来弥补先阶段固态激光雷达在点云质量(点云密度、噪音等)上与机械式激光雷达的差距。

比如说,原本固态激光雷达的感知检测距离不超过 100 米,但通过其算法能力,可以使整套系统的感知距离达到 200 米,「这是非常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