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 安居

——东风房地产发展35年回顾

蜗居职工宿舍

临时搭建的芦席棚和活动板房是第一代东风人蜗居之地。职工在这类低矮的临时宿舍内生活无异于露宿,夏天室内比室外热,冬天风雪肆虐,难御严寒。加之人多房少,部分职工只得租住在当地农民的房舍、牲口棚或磨坊里。夫妻子女虽同处一地,却时常“两地”分居,或者出现一家老少同处一室,“三代同堂”的局面。

蜗居时代一晃就是五年,此时,基地职工已逾4万,住房十分紧缺。1973年,二汽党委调整了基建政策,开始盖砖瓦结构和标准低的楼房(即大走廊、几十户共用一个厕所)。许多专业厂区自己请施工队,组织力量烧砖、采购建筑材料,建造了一批居住面积小、室内设施简陋的宿舍楼,其中一室半结构占大多数。同时,也盖了一部分干打垒楼房和标准低的平房,暂时缓和了住房紧张的矛盾。

1975年,二汽职工家属基本结束住芦席棚和活动房的历史。各单位还修建起单身职工宿舍,并逐渐配备桌子、凳子、日光灯、风扇等设备,改善单身职工的居住条件。 1979年以后,公司采取维修补救的办法,对部分宿舍进行大修和中小修,对特别危险的房屋报废处理。到了1983年,在“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困难情况下,用于大修的投资761.73万元,用于中小修的投资1930.97万元;报废干打垒房屋57栋,共62023平方米。

二汽在增加职工宿舍的同时,废弃了简易宿舍的结构,全部采用前后阳台、上下水道、垃圾道、厕所、客厅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宿舍,主要房型以一室半户、两室半户为主。到1983年,二汽用于职工住宅建设和生活福利设施的经费达23303.5万,建成宿舍总面积1172835平方米,全厂27965户职工家庭,平均居住面积36.76平方米,人均4.6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职工的住宿需要,但住房需求矛盾仍没得到彻底解决。

开始住房改革

从1985年开始,二汽开始逐步重视住宿的配套设施建设,在建立标准宿舍的基础上,还安装了暖气和热水供应设施,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此时,二汽实行传统的福利性实物分房、低租金制度,包揽职工住房建设、分配、维修、管理。在这种住房制度下,企业虽然解决了部分职工住房问题,但是存在种种弊端:一是住房低租金、高福利,强烈刺激职工对住房的需求欲望,导致分房比建房难,分房“闹地震”、“持久战”的现象。二是住房低租金、暗补贴,客观上促使职工住房完全依赖企业解决,职工住房消费花钱不多,职工购买豪华家具和高档家用电器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比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要高得多。三是低租金使住房的价格长期背离价值,一方面维修资金匾乏,房屋难以及时修缮,无法以租养房;另一方面建设资金无稳定来源;住房再生产难以为继,加剧了住房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

1988年 1月 10日,二汽成立房产管理处,着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房改的全面进行,职工的住房要求发生了“五大变化”:一是职工住房商品化观念逐步树立。租金提高后,职工享受住房补贴,大家算经济账,产生了购房的愿望。到1996年底,全公司52257户中有39797户购买住房;二是改变了职工的消费结构。住房恢复商品属性后,改善家庭住房条件凭经济支付能力,职工自然而然地将积蓄投向住房;三是抑制住房不合理需求。房改的原则是房价面前人人平等,住好房、住大房就要多花钱。有一些职工产生分得开,住得下就行了的想法,有的职工主动交还多占住房,争大房的势头有所减弱,减轻了企业建房的压力。四是节约住房修缮费用。职工购买住房后,倍加爱惜住房,舍得花钱对住房装修维护,延长了住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费用的开支。五是增加住房建设资金。出售住房收回的房款,及时地弥补了住房建设资金,促进了职工住房建设。

1994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为了职工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东风公司总部决定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化房改、职工拿出多年的积蓄踊跃补交成本价差额,买断已购住房的产权。截至1997年底,买断住房产权共有42690户(合交预定金的3967户),占总户数的75.84%。回收售房款22642.78万元。

实行房改特别是深化房改,盘活了住房存量,缓解了住房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住房建设。1989年至1997年,累计新开职工住宅 147万平方米,竣工 134.8万平方米,新增住房19680套,成套率达到82%,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安居商品房

1999年生活服务部按照东风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满足职工居住环境出发,实施物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使住房管理从企业生产经营体制中分离出来,逐步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完成物业管理由行政福利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实施物业管理有偿服务改革,从而实现物业管理的良性循环。

为了给职工提供住房,解决住房供需矛盾,东风公司决定成立东风汽车房地产有限公司,创建十堰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具有国家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企业。2000年1月6日,改制后的东风汽车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多年摸索建立而成的一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走社会化发展路子”公司化制度支撑下,走上了一条由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发展的道路。(谢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