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想而奋斗 ——纪念二汽建厂35周年 支德瑜
1965年我在一汽工作,原冶金处同事毛志强来访,说饶斌同志已奉命到二汽。当时领导人有饶斌、齐抗和李子政三人,另有谢渊、王敬仪等三名工作人员。志强其实是在向我吹风,我也只是听听,并为深思。 未料到10月份饶斌亲自打来长途电话说,“中央决定兴建二汽,已决定从一汽调一百名干部,其中有你”他亲切地说,“我们在一汽共事多年,盼望你来二汽继续合作。”饶斌曾任厂长、领导建成一起,威望极高,老首长礼贤下士的话语使我受宠若惊。我当然毫不犹豫地表示无条件接受组织调遣。他要我调令一到便往长春汽车研究所报到,任副所长,协助党委书记张庆梓同志,并即赴南京参加二汽用料大计。饶斌安排我为产品选材和筹划今后货源。 当时张庆梓率领汽车研究所、陈祖涛率领工厂设计处两名单位已并与二汽产品开发和工厂设计。
有人认为少风险的建厂捷径无疑是照抄一汽现在的产品和工艺,扩大规模,但领导并不甘心墨守成规,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宁可艰险攀登。 我加入二汽两个月后的1965年12月29日,有幸参加了二汽筹备处在长春召开的第一次全体职工誓师大会。参加者有二汽全体职工家属,包括建厂的有关同志。一机部段君毅部长、郭力副部长和饶厂长都讲了话。会议由齐抗主持并宣布二汽筹备处由饶、齐、李、张、陈5人组成筹建领导小组,由饶斌齐抗负责。 段部长号召二汽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培养一支革命化队伍,不能照抄一汽。设计自己造、生产上求新、生活上求简。他说去二汽其他不成问题,主要是生活问题。他号召:“你们回家和爱人商量,你说‘我要革命去’!” 郭副部长说,建设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翻身大仗,翻什么身?一翻中国汽车产量落后的身,中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25位,不如小国比利时,也比印度、巴西落后,我们建二汽要翻这个身;二翻自力更生之身,过去建一汽是苏联帮助设计和供设备,这次完全自己设计建设;三翻技术水平落后和工厂生产单一产品之身。二汽要走专业大量生产和产品系列化道路,打出个水平来;四翻布局的身,大后方还没有出汽车的厂,建成二汽,后方可得到长足发展。 饶斌讲话强调了二汽如何建成革命化工厂、革命化基地的问题。初步设想了4个问题:首先要建立革命化队伍,第二建设生产力很活跃的革命化汽车工业基地,第三要产出世界上第一流汽车,第四要建设革命化的社会主义新区域。他总结了实践中的具体经验,部署了今后工作。 这次大会影响深远,许多职工从此树立了到二汽革命的人生理想。
我们当时认识到,要从解决国家在材料上的实际困难出发,充分利用富产资源来探寻二汽用料新途径。 一、当时中国缺乏镍和铬,一汽在合金刚中曾利用锰、钛和硼研制3种含硼结构钢,代替镍铬钢。二汽利用锰硅、钒、硼先后扩大到5种硼钢,进一步节约了镍铬,亦即除镍铬钢之旧,布硼钢之新。 二、当时中国深感钢材不足,二汽先后采取3项主要技术来节省钢材:1.大规模开发采用高强度钢板来制造尽可能多的汽车构件,整个车架和车箱都用高强度扳材制造,省料减重,还提高了强度,二汽高强度扳用料量在世界领先,保证了汽车骨架的坚固耐用,胜任超载。高强扳塑造性较差、冲压易裂,产品设计师们在王汝湜同志的领导下,全力支持材料口的倡议,从试制时就改进零件形状以适应材料特性。2.我国生铁比钢材相对丰富,南汽首先在发动机曲轴上采用镁球墨铸铁代替锻钢,但工艺上尚不完善,铸造废品率奇高,性能亦不如元件。毛志强首先倡议二汽曲轴也铸铁代钢,得到饶斌张庆梓的大力支持,但反对者甚众。材料口成立后,正好包头白云鄂博开发了丰富的稀土资源,用稀土一镁联合帛球化剂可大大改善球铁性能,加上我们又从一汽锻钢曲轴工艺中聚其高频热处理之宝,替代南汽的正火工艺,加上多项其他改进,终于使二汽以珠光体球铁代替锻钢制造曲轴的先进工艺得以实现,寿命提高了1倍。二汽至今累计节省钢材10万多顿,降低成本10亿元以上。又扩大成果。在气阀摇臂、钢板弹簧滑块、空压机曲轴上也以珠光体球铁代锻钢获得成功应用。3.我们又聚洛阳拖拉机厂采用精密铸钢工艺之宝,在汽车工业中首家大规模用精铸件代替小锻钢件,利用汽车锻造中的大量飞边、料头等工艺废钢作为精铸件的炉料,使废钢再循环又成汽车零件,节省了原锻件所耗用的钢材。这就为二汽在武当山麓建立精密铸造厂奠定了基础。 三、材料技术干部聚纺织工业开发含油轴承之宝,利用铁粉末冶金件代替一汽传统应用的青铜轴套获得成功,由此诞生了丹江的二汽粉末冶金厂。该厂后来又用冶工艺开发了许多诸如油泵齿轮等结构件,为二汽技术进步做出了成绩。 四、中国木材难支持大量生产卡车木车箱,二汽开发冷弯型钢。高强度钢板——木材的混合结构车箱,不仅可节省70%的木材,并且更加坚固耐用。车箱厂后来又开发出竹胶代替木板,作为节约木材的补充方案。 五、一汽沿用锻铸铁制造地盘零件,需耗用大量低碳废钢作炉料,外购合格废钢十分困难。二汽开发了以生铁为原料的铁素体球铁代替,强度提高20%,保证了东风牌卡车重量较小而强度更高,这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属首创性成就。铸造二厂迄今为全国最大的球体铁生产基地。在二汽珠光体型和铁素体型两类新型球铁的开发工作上,已故樊惠卿同志曾作出过突破贡献。 此外,二汽还扩大应用了铝件和塑料件。
从筹建起,二汽领导就认识到材料工作的重要性,早在1965年12月5日,饶斌在长春召开处以上干部会议时便专门研究材料工作,我曾代表材料人员作开发新材料初步方案汇报,得到了会议和饶斌的认可。正是在这次会上,饶斌申明材料工作是二汽建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列为“四新”之一,并正式同意张庆锌建议,称材料部门为“材料口”。“口”的涵义相似于“战线”,材料口与产品、工艺、设备等并列。 抚今追昔,我相信东风公司今后仍会继续珍视这一传统,加强材料技术专业队伍建议,取得具有我国资源和技术特色的更大成就,进一步为实现新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