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铸件清理 创新改善“涛涛”不绝

发布时间:2019-05-10

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有一股热情,一股拼劲,一股钻劲,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要有奉献精神,东风公司的“马灯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要有创新精神,有超前意识,在关键时候能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职工队伍中的佼佼者。

——东风锻造有限公司“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创始人杨涛涛


“他的改善点子无时不有,他的改善创新也无处不在。”这个同事口中的他,就是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清理车间的设备主管、动力员杨涛涛。他是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员工标兵”,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的创始人,也是2019年度的十堰市劳动模范。

从自制自动打磨机改善岗位劳动强度,到将工厂50年的铸件清理方式——磨,改为冲,他扎根于生产一线,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让创新改善“不缺席不迟到”。仅2018年,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在多个设备领域实施改善课题213项,为工厂节约动能、维修费用累积120万元,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支撑作用。

小试牛刀,自制自动打磨机

自动打磨机的使用使得岗位劳动强度降低两级,员工减少一人,班产量由80件增加至100件

2018年11月28日,上二班的清理工莫本春像往常一样走进了灯火通明的现场,一台刚刚完成安装的设备摆在他的面前。在杨涛涛的指导下,他开始了全新的尝试,上件、固定、打磨、反转……一气呵成。莫本春握住操作手柄,按一下电钮,昔日的大铁疙瘩操作起来竟然轻松自如。

一个件磨下来,莫本春大气不喘。他朝着杨涛涛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牛!以前翻件把我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今天竟然如此轻松。要没有你这个设备,我这把年纪就要下岗了,搬不动啊!”

的确,莫本春干的刹车鼓铸件毛坯重达80多公斤,需要两名身体强壮的操作工合力抱起来放到砂轮机上打磨,体力消耗大,一天下来也干不了几件。他们之前的工作场景被杨涛涛用手机拍了下来。他把拍下来的视频在创新工作室进行了播放。“你们看看,我们的清理工有多累,多危险。我们要想点办法!”他号召工作室的成员共同解决难题。

经过一番琢磨,一个大胆想法在杨涛涛脑海中形成,那就是制作一台自动翻转打磨机,既能让清理工干活儿轻松一些,又能提高效率,还能增加收入。杨涛涛牵头成立攻关小组,他跟班作业仔细观察,根据刹车鼓铸件外形轮廓特点设计图纸,制作出磨轮胎具雏形,并与自动翻转装置合为一体。杨涛涛带领攻关小组,反复试验,一条自制的铸件打磨机终于诞生。经过四次大型调试改进,又经过三个工作日上机试生产,铸件打磨机正式“上岗”。该岗位的劳动强度由原来的五级降低至三级,班产量由80件增加至100件,清理工由2人减为1人,同时消除了配合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

大展拳脚,改变了50年的作业方式

将铸件清理方式改磨为冲,提升了效率,实现了产量翻番

自动打磨机的成功,给杨涛涛的改善团队积累了经验,也带来了信心。他瞄准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要一举打破已经用了50年的铸件清理方式——磨,改为冲。

自建厂以来,铸造二厂的铸件清理一直都是用砂轮人工磨,这是一个又累又脏、效率低的活儿。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铸件清理岗位一工难求。为此,从2017年开始,工厂开始了清理自动化的改善,投资少见效快的铸件冲切作业模式成为首选。

“冲切改善不仅是技术部门的事,他们负责设计,我们不是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实施,争取早一天用上,尽快见效。”杨涛涛给团队定下了目标。在工厂模具工程师协助下,从安装冲切机、研制新式冲模,到批量生产,杨涛涛带领团队不畏严寒酷暑坚持扎根在一线,进行测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冲切改善首战告捷,冲切后的铸件表面均匀光滑,质量稳定且操作安全可靠,产品质量得到客户的高度肯定。

紧接着,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安装了5台冲压机,形成了冲切“一条线”。2018年10月,“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又与工厂技术人员合作,研发出了“一模九冲”模具,一套模具可以一次冲切9个铸件。看着冲切后的铸件下饺子似的落入料箱,杨涛涛开心地笑了,说:“这才有点现代化的样子!“

铸件冲切迅速在车间推开,轿车件、卡车件全面开花,产量翻番。2018年3月份铸件冲切清理产量突破1千吨,全年达到万吨以上。清理效率的提升,解决了铸造二厂2018年生产的“大麻烦“——人员不足的问题。在2018年下半年产量急剧攀升、缺员20多人的情况下,清理车间依然保证了按期发交。原车间主任李新洋说:”没有冲切改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冲切清理不仅使产量不断攀升,清理岗位还第一次有了女工的身影,这为50年的男人世界增添了一抹柔美的亮色。

独具匠心,创新改善“涛涛“不绝

仅2018年实施改善课题213项,为工厂节约动能、维修费用累积120万元

“改善是一种成功的习惯,他让我们养成了敏锐的眼光和思维。”这是清理车间目视板上的一句话,杨涛涛每次走过这里都会多看几眼。对他来说,改善的理念不仅要入眼入脑,更多是已经化作行动。在清理车间,杨涛涛创新工作室的改善随处可见。

Q384抛丸室主要担负本田件、沃箱壳体抛丸清理,2018年,工厂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轿车件产量迅速攀升,为保障每班本田件6000件、沃箱120件的发交任务,只能加班延点打疲劳战。关于这个问题,杨涛涛早已记在心里,他发现沃箱壳体抛丸清理时,每一挂只能挂40件,抛4遍,耗时又费力。能不能想办法多挂点?他通过观察,他觉得这条思路走得通。杨涛涛带领改善团队对悬链挂钩做了重新设计,把原来的猫头吊直钩改成弯钩,一个猫头吊上就可以由原来只能挂1件变成了挂2件,效率也大大提升。改善后,产能实现翻倍,生产时间大大缩短。

“他的改善点子无时不在,他的改善也无处不在。”这是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清理车间主任黄俊斌对杨涛涛的评价。仅2018年,杨涛涛创新改善团队在多个设备领域实施改善课题213项,为工厂节约动能、维修费用累积120万元,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