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500公里汽车长廊 探寻东风创业史

发布时间:2019-09-04

  马灯

  原东风50厂厂长成时举讲述创业岁月

东风越野车原总工程师孙铁汉讲述东风猛士诞生史

   9月1日,东风公司“重走500公里汽车长廊”活动在公司十堰基地正式启动。这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之际,发起的一场重走500公里汽车长廊活动。新华社、经济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汽车报、湖北日报、湖北卫视、腾讯、网易、汽车公社等近百家国内媒体,将沿着东风五十年发展轨迹,展开对东风创业、改革、发展历程的实地采访。

  “500公里汽车长廊”指的是以东风公司为核心的500公里汽车工业长廊,它始于十堰,经过襄阳,直抵武汉,吸引了20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支撑起湖北汽车工业。它不仅是东风公司的一条“长征路”,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传奇佳话,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

  东风公司新闻发言人、党委工作部副部长秦捷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重走十堰、襄阳、武汉500公里汽车长廊,回望走过的路途,远眺前行的道路,才能弄清楚东风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希望通过各位媒体记者的深入调研、采访和报道,展现东风50年来与十堰共建、与祖国共进、与中国汽车工业共成长的壮阔征程。

  在十堰扎根、成长的东风公司,是第一个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汽车制造厂,它是在三线建设的特殊背景下诞生的。9月1日当天,媒体团成员一起参观了东风创业初期的老物件,聆听老一代东风人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大家还试乘了东风猛士军车,感受东风军车的卓越性能。

  9月2日,媒体团成员分为三路,分别走访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东风越野车公司)、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实地采访这三大事业单元的改革发展历程。

  响应国家号召 投身三线建设

  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媒体团成员聆听“老中青”三代东风人讲述他们所经历的难忘时刻。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战权理,带着爱人,留下还未断奶的半岁女儿,毅然踏上了十堰这片热土。作为最早一批的东风建设者,战权理亲历了两吨半越野车生产准备和试生产的全过程。

  “2月份的十堰,寒风凛冽,阁楼屋顶上的瓦片挡雨还行,但几乎起不到挡风的作用,一到夜晚,四处漏风。虽然大伙都是从北方过来的,但仍冷得瑟瑟发抖,碰上雨雪天,更是无处躲藏。有人用电灯泡取暖,烤褥子,结果一不小心,烤出个大洞,差点着火。”战权理对那段岁月记忆深刻。如今,生产、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深深地为东风的发展感到自豪,“谁看到现在的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都会交口称赞:宽敞、明亮、现代化!”

  身为“85后”的张永星从成为“王涛班”的汽车调整工那一刻起,就立志要做一名像全国劳模王建清那样的汽车调整技术大拿。为此,他严谨、专注、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坚守“工匠精神”。

  媒体团还在十堰市博物馆东风厅一同倾听了东风几代卡车的研发故事。研发设计人员向记者们分享了EQ240研发制造的艰苦岁月,EQ153八吨平头柴油车的研发历程,以及东风天龙问世的骄傲时刻。

  媒体团还走进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工厂,参观了发动机装配线。在座谈会上,动力总成工厂厂长杨鹏、首席师夏兴科、综合计划科综合管理员陈希昌分别介绍了东风商用车发动机、变速箱业务分分合合的历史,动力总成技术发展历程,从工厂向事业部转型继而做强做大的战略前景等。三人还就困难时期如何解决产品结构单一、“五化”时代动力总成如何跟进等媒体提问进行了现场解答。

  始终牢记“服务国防、建设国防”使命

  在东风猛士停车大库,威武雄壮的猛士车整齐排列。东风越野车原总工程师孙铁汉为媒体团讲述了东风造车的历史、猛士诞生历史、第一代东风猛士的性能等。

  因军而建、因军而兴、因军而荣。50年来,从第一代军车EQ240,到第二代军车EQ2102,再到第三代军车EQ2050(东风猛士),东风公司始终牢记“服务国防、建设国防”的使命,累计生产军车近40万辆,为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军车。

  在这段历史中,令孙铁汉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猛士研发期间的攻关战。“概念样车暴露出200多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任何借鉴,研发团队自力更生,从定位、精度、反变形等基本原理入手,自行设计模具、焊接工装10套,装配工装5套。造出了车架,上三坐标检测达标了,猛士试装车才得以成功下线。”

  2008年,东风猛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铁汉感慨,东风的马灯精神在东风猛士人身上得到了很好传承,未来的汽车强国梦,已经落在了新一代汽车人身上。

  在东风猛士阅兵车停放点,多次参加阅兵服务保障的李金升为媒体团讲述了猛士参加阅兵、汶川抗震救灾、万里行活动的故事。在东风越野车总装车间下线处,猛士产品工程师刘英婕介绍了全新一代东风猛士性能配置等情况。

  传承马灯精神 续写东风故事

  “50年的奋斗历程中,东风零部件事业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成长,又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不断壮大。”东风零部件公司副总经理韩力在接受媒体团采访时说。他表示,在实施转型升级和资产证券化战略之后,东风零部件公司将成为一个资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的国际化的公司,一个持续创造价值、以创新驱动的科技公司,一个业务领域和业务形态更加多元的主导跨界融合的公司,一个更有能力担当社会责任、推进社会和谐的高质量发展的公司。

  媒体团先后走访了东风零部件公司旗下的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有限公司。

  “建设初期,我们公司生产以木材为原料的汽车底板、垫木、栏板条等木质零件,产品单一,我们吃的是木材饭。”原东风延锋副总经理杜朝阳说,1986年,他所在企业由单纯生产性企业向经营管理型企业转变;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先后更名为非金属零件厂、东风汽车非金属有限公司。在此期间,企业业务实现了由卡车向轿车的跨越,公司化体制也加速成型,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2002年12月25日,该公司第四次更名,更名为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饰件系统公司,淘汰木制产品业务,集中发展汽车内外饰系统产品,实现资本运作的跨越。随后,又先后两次更名。经过6次更名后,东风延锋完成了华丽转身,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

  在东科克诺尔,原第二汽车制造厂化油器厂(现为东科克诺尔)产品设计工程师李根祥向媒体团介绍了建厂初期的故事。“那时候厂房都是自己建造,我打过水泥砖、背过木头。即便条件艰苦,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回忆起建厂初期的经历,他十分自豪。历经五十年发展,东科克诺尔与东风延锋一样,经过多次更名和产品、管理转型。“未来东科克诺尔公司的市场影响更加强大、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管理体系更加融合,质量水平更加稳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日益增强,建设国内制动系统‘小巨人’的目标更有信心和把握。”东科克诺尔公司党工部员工陈玲娣向媒体团介绍说。

  中国卡车网副主编刘娜说,通过在十堰基地的采访,我们了解了老一代东风人是如何来到十堰,如何进行建设。我们应该感谢老一辈东风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正是在一代代东风人的无私奉献下,东风的事业才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

  卡车e族总编辑刘勇说,老一代东风人对我国卡车工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如今都体现在了东风产品上,从天龙、天锦到猛士军车等,他们撑起了民族汽车工业的脊梁。东风的马灯精神还将继续感召如今的东风人,不畏艰难,为我国卡车工业的壮大添砖加瓦!

  据了解,9月3日,媒体记者们还将前往公司襄阳基地,参观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并参加“隆中talk”活动,共话智能网联、新能源、共享出行等话题。(记者 高雅 孙波 熊秋琳 江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