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之鹰”EQ240

发布时间:2019-09-18

  EQ240是二汽第一款车,第一款军车,也是一款已经载入史册的“英雄车”“功臣车”。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人民解放军当时装备的2.2万余辆汽车,都是缴获自敌人的。后来一汽的产量也满足不了军队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1969年二汽开始大规模建设。为设计出适合部队需要的车型,二汽主要负责人饶斌要求设计人员,深入部队调研,结合实际设计。

  技术人员到汤山白水桥某部队了解车辆需求情况,开展方案设计。这是高炮部队,部队除抽调最优秀的车管、修理干部参加设计讨论外,还专门组织一次实战演习,包括火炮演习,进入阵地、撤离战场等。参加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开眼界的同时,更直观地了解到部队需要什么样的车辆。一次夜间演戏,为防敌人空袭,夜间行军时,拖炮的汽车不能开灯,本来视线就模糊,前挡风玻璃又有阻隔,能见度大大降低,影响行车安全和速度。设计师得到启发,才有了军车前挡风玻璃可以翻上、翻下的设计。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二汽设计出载荷2.5吨6轮驱动越野卡车的原型车(简称25Y)。后经几次改型,EQ240在1975年完成产品定型。从1973年7月1日起,在饶斌指挥下,二汽上下齐心协力完成质量攻关104项,工艺攻关64项,设备攻关1800多项,实现了2300项技术革新,从而保证了2.5吨越野车生产能力的形成。EQ240在千锤百炼中质量明显提高。

  1975年7月1日,二汽隆重集会,庆祝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胜利建成。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二汽接到命令,调集EQ240军用越野车1000辆和5吨民用车1000辆,集结完毕即交付部队。

  在最严酷的战争环境里,二汽产品经受住了考验。在枪林弹雨的前线,二汽军车全部执行了最艰巨的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尽管伤痕累累,但没有一辆车因为质量问题而出事故。一辆EQ240从山崖上摔下来,滚了几个跟头,落到山下,驾驶室被摔变了形,但就是这样一辆严重损坏的车,战土们照样开着跑,仍然完成了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一辆东风军车因为质量问题影响作战。东风军车,首战即成主力。

  当时有一位管总后勤的首长,对二汽服务队人员说:“你们的车真好,马力大,跑得快,拉得多,能爬坡,突击性强。战士们都喜欢你们的车。”

  1984年,老山战役打响。老山地区,丛林密布,山高坡陡,弯道又多。战斗打响后,突然下起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一些国产汽车均无法驶近前沿阵地。在这紧急时刻,指挥部又一次动用二汽两吨半越野车,将其机动地调入各运输连。战场炮火连天,枪弹如雨,二汽的两吨半越野车紧跟冲锋队伍横冲直撞,向前推进,遇到弯道,不用打倒车,即能迅速通过。其中有一辆车的前右轮被扎破,用钢丝吊起,照样行驶;还有一辆车中桥变速器被打坏,抽掉半轴也照样行驶。

  二汽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维鄂回忆他代表二汽到一线看望战士们时说,“战士们拉着我们的手说,咱们的战车性能好,质量高,机动灵活,使用放心”。

  1985年11月2日,战斗英雄史光柱在胜利归来之后,来到EQ240的生产地十堰参观。史光柱表示,EQ240对于他来说是生死与共的战友。英雄史光柱向二汽员工敬礼致意,并留下题字“东风载我上前线,凯旋回敬造车人”。

  东风军车“功臣车”、“英雄车”的美名从此广为传播。

  (记者 尹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