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0年 一个产业报国的样本

发布时间:2019-09-19

  记者 尹琦

  【编者按】 再过几天,公司将迎来建设50周年。50年来,东风在产业报国的坚定理想中发展壮大,在深化改革的稳健步伐中强健肌体,在开放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走向世界,在自主创新的使命担当中构建核心能力,在和悦共生的企业文化中迈向卓越。东风的建设历程,为三线企业、汽车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时代样本。本站今日起将推出“东风50年·样本的力量”系列特别报道,展示东风5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敬请关注。

  来路当忆,前路可期。在共和国民族复兴征程中,东风50年,铺展了一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漫漫长路。

  这是一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之路。它从半个世纪前的群山中绵延而来,见证了一个企业从三线建设启航,参与构建世界汽车产业矩阵的艰难辉煌。

  这更是一条中国汽车工业自主、自强的产业报国之路。它的开辟,注定要重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格局,注定要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注定要对世界汽车工业产生重大影响。

  大道直行。当时间长河奔涌不息,当希望从田野间升起,当捷报响彻崇山峻岭,当世界版图也烙下足印,在一个企业山海筑梦、家国同构的信仰和行动中,这条道路无尽延展。

  登峰

  “我们一定要建设第二汽车厂”——

  这是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指示,这是年轻共和国的崭新梦想,这是民族独立自主的意志、强国强军的信念。

  1969,时间开始了。怀抱理想、高举灯火的一代人,深信个体与企业、国家的荣辱与共。他们“打汽车工业翻身仗”,虽艰难跋涉,仍从容向前。从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的迷茫中走出,无数次浴血征战,迈向高山之巅,这是一个跨越世纪的东风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艰辛仍然深刻。

  中国汽车工业缺乏新产品、新技术,东风为梦想而生、承使命之重,海纳百川、闯关夺隘,以自主产品填补行业空白,为完善中国汽车工业体系作出重大贡献。

  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从来不唯一枝独秀,从来与国家建设休戚与共、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东风建设,让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极大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在这个故事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辉煌仍然清晰。

  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发展的东风,在国民经济转型的起步时期,率先发起倡议,提出以东风为主体、以东风系列产品为对象,组建跨省市的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

  先河已开,众企响应,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中国第一家汽车工业联营公司诞生于此。

  开启从传统工厂型体制向公司体制的转型,历经改革、联合、发展、振兴,实现汽车产销量和上缴国家利税总额长期占据汽车行业的60%以上,东风以自身的发展,极大带动了数百家联营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领航者诞生。中国汽车工业新道路从此铺展,东风未来跨地域发展的事业布局基础从此奠定。

  纵观历史,它前所未见。横览世界,它迥然不同。

  时空回放,背着行李踏上老白公路的人们,走过了荒凉,登上了山巅。落日的余晖,曾把路途中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而朝阳每天都照常升起。

  强军

  40年前,中国以南的大地上发生了两件事情,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一战成名,1979年,枪林弹雨中,一辆EQ240从越南山崖上摔下,严重变形,仍然完成战斗任务。

  胜利凯旋,1984年,高山深涧中,EQ240出车3600余次,行驶43万余公里,没有发生一次故障。

  至此,东风军车开始大量列装部队,与人民解放军一起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这条铁流奔涌的道路,究竟是从何处出发?

  强军、强国,是最初的起点。一支过度依靠进口装备的军队,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军队。军队装备国产化的利剑,唯有亲自铸就,方可挥洒自如。

  因军而建,这初心永不改变,这使命始终坚韧。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三代军车迭代创新,挺进在共和国强军路上——

  荣耀十月,东风军车驶过天安门广场,展军队之威、国家之威;港澳回归,东风新一代军车运载三军将士,代表国家行使主权;抢险救灾,东风第三代军车挺身而出、一马当先。

  这是东风“猛士”的横空出世。2006年,“军工”二字,又一次被热血铸就。

  当年,东风“猛士”销车200辆,2008年销售超过600辆,车辆性能在次次实战中得到检验。今天,中国更加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50年来,东风累计向国防建设贡献军车40多万辆;在部队使用的现役军车中,贡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50年来,一代代东风军车的研发生产和装备部队,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不辱使命。

  拓域

  在时间的长河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在深山中成长,注定要走出深山。东风走过的地方,崛起座座车城。

  1969,中华大地百废待兴,沉寂千年的汉江流域苏醒沸腾。

  曾经筑坝为堰、积水灌田的秦巴大山深处,今天已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配件交易市场、中国卡车之都。拥有近千家车企、100万辆汽车产能,从这里通往广阔世界的途径,再也不止一条老白公路。

  1984,深邃目光穿越群山,在偏僻的襄阳油坊岗辟土为疆。

  厂房、生活配套设施在这里相继建设,柴油发动机项目在这里上马,轻型车项目在这里起步,亚洲一流试车场在这里诞生。从零部件到整车,从传统动力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单一汽车制造业到汽车产业矩阵,东风襄阳基地不断转型升级。

  1992,转战国际舞台,轿车梦想从武汉开发区启航。

  今天,这里已成为中西部领先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平均每天有5100多辆汽车从这里驶向全国及世界各地。

  曾经一片黄土农田,没有阻止东风前进的脚步。整车企业相继落子,又吸引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纷至,武汉基地迅速成为东风事业发展中心,汽车工业总产值连续8年位居武汉第一支柱产业。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的“中国车都”,已经崛起。

  2003,着手打造湖北汽车工业走廊,扛鼎湖北汽车工业。

  一纸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打开了东风引领地方快速发展的大门。东风,成为湖北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乘商并进、开放合作,东风以自身发展,激发着湖北工业深层次的脱胎换骨。

  同时期,乘改革开放春风,东风布局南方事业。

  从零部件到整车,布局珠江三角洲。在中国视野最开放的地方,一批创业者成为发展的先锋。

  发展零部件进出口业务,布局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又一批创业者写下新事业的传奇。

  始终敢闯敢干,始终一往无前,东风亦始终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贡献能量。行进在翻山跨海的路上,东风终将自己与国家命运互联。

  再出发

  这是一组象征着产业力量的数字——

  在中华大地,东风业务布局十堰、襄阳、武汉、广州等核心基地和30多个城市,构建起中国汽车企业最完整的产品线和业务链。

  在大洋的另一端,东风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年产销规模突破400万辆,世界500强排名一路上升。

  这是东风眼中的世界,也是世界眼中的东风。

  穿越50年历史烟云,更能深刻理解,东风为何不停止跋山涉水,又如何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历史也总在其关键时刻被标注。2018年6月27日,武汉,中国共产党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所有关于过去与未来的共识中,会议宣告了全体东风人共同的目标——走向卓越,实现世界一流。

  而如期实现“三个领先、一个率先”,正是建设卓越东风的题中之义,是开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新征程的题中之义。

  回顾一代人的奋斗,从历史性的飞跃中走来的东风,已经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潮头。

  新时代再出发,所有人都是真正的主角。所有参与到这场宏伟建设中的东风人,始终和东风的命运紧密相连,和社会、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民族复兴路上,东风阔步前行。产业报国,不仅是企业梦想,更是样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