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969-2019》电视脚本:东风(1969-2019)

发布时间:2019-10-05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9月28日,在庆祝公司建设50周年暨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司建设50周年专题片——《东风1969-2019》首播,引发现场观众深切共鸣。当日,东风汽车微信号、东风头条微信号同步发布《东风1969-2019》,迅速刷屏东风人的朋友圈。10月1日晚,《东风1969-2019》将在东风TV新闻频道首播。本报特刊发《东风1969-2019》电视脚本,与全体东风人共同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谨以此片,献给创造了历史的东风建设者们!

雨燕双飞,东风和畅。

这是美丽的中国,在民族复兴的路上,生气勃勃。

在阔步前行的队列里,共和国的东风,书写着产业报国的梦想,更书写着跨越发展的华章——

在国内,业务布局十堰、襄阳、武汉、广州等核心基地和30多个城市,构建起中国汽车企业最完整的产品线和业务链;在海外,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汽车产品和服务;年产销规模突破400万辆,世界500强排名一路上升!

50年,唯有奋斗,不负初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1952年冬,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定要建设第二汽车厂。”

建设二汽,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独立自主的强大意志,这是新生的共和国强军强国的坚定信念。

历经了“两下三上”的筹建曲折,周总理亲自拍板:“二汽就在湖北郧县十堰地区建设。”

十堰,地处秦巴大山的深处,因先民筑坝为堰、积水灌田而得名,人不足百户,只有一条破旧的老白公路通向外面的世界。

1969,时间开始了。辟山建厂的炮声,唤醒了亘古沉寂的大山。

一代创业者,怀抱理想,从上海,从北京,从长春,从武汉,从学校,从军营,踏上了进山的路。

物质极度短缺,生产条件极度艰苦。没有电,就点起马灯;没有住房,就建起“干打垒”;没有机械运输,就人拉肩扛;没有厂房,就在“芦席棚”里生产。

在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二汽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聚宝”、“包建”——

“聚宝”就是:“聚人才之宝,聚设备之宝,聚技术之宝”;

“包建”就是:选择国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工厂,“老厂包新厂,小厂包大厂,几厂包一厂”。

二汽由此聚集起全行业最优秀的人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最新材料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这是真正的中国汽车工业,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发展的崭新道路。

在老白公路沿线,绵延百里的二十多条山沟里,一条条马路连接起一座座厂房;一座座厂房,依山就势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汽车城——十堰,崛起于国家工业化版图上。

在时间的长河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发展的道路,总是山重水复,充满艰难曲折。

1978年,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基建,作为尚未建成的“三线企业”,二汽被列入了“停缓建”名单。

刚刚在对越战场一战成名、凯旋而归,二汽,骤然面临生死考验。

“自筹资金,量入为出,续建二汽”,在中央的支持下,二汽人不等不靠,绝地求生。

首倡产品“军转民”,推行“利润递增包干”,建立“分层经营承包责任制”,开展行业协作“横向联合”,柳汽等汽车厂加入东风集团。

东风,以绝地求生的精神,以领先于汽车行业、领先于全国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东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发展辉煌——汽车产销量和上缴国家利税总额,长期占据汽车行业的60%以上。

然而,当市场经济兴起,东风,这个曾经的汽车行业“排头兵”,与众多国有企业一样,陷于连年亏损的危情险境。

刀锋入骨,不战则亡。从走出“大包大揽”到“放虎下山”。从力排众议、力主发展轻轿,到谋划十堰-襄阳-武汉“千里汽车走廊”,实现“三级跳”,东风又踏上第三次创业之路。

“弘扬创业精神,重铸东风辉煌。”这是党和国家的期待,这更是东风人背水一战、浴火重生的呐喊。

东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破工厂制,建立公司制,构建“集团公司—二级板块—专业厂及子公司”的三层次经营体制,把“航空母舰”改造成为机动灵活的“联合舰队”;把优质资产打包上市;把汽车主营业务与社会职能分离……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无穷期。

推进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推进“三供一业”融入行业发展,推进“大集体”企业改制,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汽车主营业务深化改革……坚韧的东风,改革旧制度,打造新国企,一路跋山涉水而来,一路百折不挠前行。

开放发展的中国,加速走向世界。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的浪潮。”这是东风对发展的判断,更是东风开放发展、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

组建悦达起亚,与日产汽车全面合资,共同建立中国规模最大、合作程度最深的合资企业;携手本田汽车,开创从零部件到发动机,再到整车的战略合作新路径;提升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作层次;与法国雷诺汽车合资组建整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引入沃尔沃集团,加速东风品牌商用车的国际化进程。

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和战略重组,既发展了新事业,又改造了老基地,被称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东风模式”。

“东风模式”不仅是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东风入股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并列为这家百年车企三家最大股东之一。

而更早一些,东风集团在香港H股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IPO项目。

从欧亚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开辟发展新空间,让资本走出去,让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让品牌走出去。

今天,走出大山的东风 ,站在山巅看世界,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开放程度最深的企业,成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最深的企业,

“中国的东风”,必将是“世界的东风”!

每一个黎明,都是对昨天的更新。

站在汽车工业发展的风口浪尖,举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事业。东风坚信,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东风建立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技术中心,这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创业者们前瞻而深邃的目光,穿越历史,照亮现实!

东风EQ240军用越野车,是我国第一款独立自主的军车,一经装备部队,首战即成主力;东风EQ140五吨载货车,是东风军用技术民用化的第一辆车,曾占据中国公路运输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风靡中国大地;东风EQ153八吨平头柴油车,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攻关产品,在“八平柴”之前,道路条件异常严苛的青藏高原上,进口车一统天下;“八平柴”之后,东风车一枝独秀。

从军用到民用,从中卡到重卡、轻卡,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零部件到装备,一代又一代东风人,执着于科技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今天,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兴未艾,东风猛士,关键技术达到世界一流;东风天龙、东风风神率先进入智能网联时代;东风新能源汽车加速抢占制高点;智慧城市、共享出行等新兴业务全面布局;创新科技赋能“全球标杆工厂”;专注“品质、智慧、和悦”,1800万辆东风品牌汽车运载中国,东风品牌自豪向前。

习近平指出: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今天,以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和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为核心、各子公司研发机构协同运作,东风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复合开放式”研发体系,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掌握核心技术,掌控核心资源,“为东风汽车加油”,为中国智造加油!

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的东风,是科技的东风,是创新的东风,更是自主未来的东风。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进山出山,我们走过所有的路;

跨江跨海,我们越过所有风浪。

50年,始终站在强国强军的最前线;50年,始终站在富国富民的主战场;50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厚植企业发展的“根”与“魂”;50年,我们润色国计民生,润泽利益相关者,润丽自然,润美公益,润浸文化;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刻下了属于东风人的英雄史诗!

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围绕“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建设卓越东风,开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新征程,东风,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历史的画卷,总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新的奋斗里书写!这是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这是我们新的出发与远征!(作者 朱海霞)